青岛西海岸新区: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风尚-全球最资讯

来源:中国日报网 -->   时间:2023-05-25 18:39:48

从“一个筐”到“四个桶”再到“撤桶并点”,从“不会分”到“尝试分”再到“主动分”,从“减源头”到“再利用”再到“生态化”……一场垃圾分类全民行动的生动实践,正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如火如荼地深入推进。


(相关资料图)

垃圾分类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协同发力、精准施策、久久为功。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西海岸新区逐步构建起以“党建引领、行业主管、属地主体、社区主阵地、物业主力军、全民参与”为核心,全系统谋划、全要素推进、全覆盖落实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格局,探索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垃圾分类“西海岸经验”,带动全民一起唱响垃圾分类“共治曲”。

目前,西海岸新区日产生活垃圾2000吨,日处理能力2350吨,回收利用率达到37%,厨余垃圾分类收集率20%以上,全区分类设施、分类收运实现全覆盖。

创新“量体裁衣” 激发全民参与内生动力

垃圾分类对于城市而言,是一场精细化管理的“大考”。在西海岸新区,得益于“一小区一方案”的“量体裁衣”,全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热情得以全面激活。

“小区设置了‘红黑榜’,我们要是再不好好分类扔垃圾,都不好意思出门。”在辛安街道铁路小区,67岁的居民王爱娥一边将手里的几袋垃圾丢进不同的垃圾桶,一边与记者说,“虽然我经常上红榜,但我也怕被‘点名’呀。”

原来,为了变“短期治标”为“长效治本”,铁路小区在红黑榜的基础上实施了“奖惩制”。

“垃圾分类做得好,可奖励免费停车。但如果做不好超过两次,就会被列为‘小区最不受欢迎的人’,在小区业主群公示。这办法特别出效果,分类正确率一下提高了30%。”铁路小区业主委员会主任马明森笑着说,“为了让大家主动进行垃圾分类,我们还自发组建起一支由党员、业主志愿者等30余人组成的垃圾分类指导员队伍,每天按时守桶站桶,入户指导,逐渐赢得了大家的认可。”

如果说铁路小区是让垃圾分类和小区自治融为一体的代表,那么瑞源名嘉汇小区就是“数智化垃圾分类”的典范。

“小睿小睿!”“我在。”“油漆桶是什么垃圾?”“油漆桶是有害垃圾。”……在瑞源名嘉汇小区的24小时垃圾投放点,垃圾分类智能机器人“小睿”正在回答小区居民陈金的提问。“年纪大了,有些不常见的垃圾在分类时老‘卡壳’,现在有了‘小睿’,扔垃圾时问一句就行。”陈金说。

“‘小睿’是新上岗的垃圾分类智能机器人,具备高清监控、智能语音、行为识别等功能,是新区首次在桶边督导领域尝试运用机器人技术。”区城管局垃圾分类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姜爱玲告诉记者。

这些小区的“先行先试”都是新区科学有效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生动实践。如今,新区已在基层治理、信息化管理、物业管理等方面形成了“垃圾分类+三长一站”“垃圾分类+科技赋能”“垃圾分类+红色物业”等模式,全面激活了垃圾分类基层社会治理新动能。

“最强大脑”监管 推动全链条分类提质增效

“收运车辆已经出发,预计还有15分钟到达,可以往外出桶了。”早上6点,瑞源名嘉汇项目经理助理胡占东在物业端查看到垃圾收运车已经出发后,联系了小区物业工作人员。15分钟后,收运车准时到达小区垃圾桶点集中存放处,将厨余垃圾收运后离开。物业人员将桶放置回原处后,胡占东在物业端上给了收运司机一个“好评”。

当前,西海岸新区在全区推行“公交式垃圾收运”,238辆分类收运车、260条收运路线全部纳入系统监管,实行定车、定线、定点、定时收运。“自从‘公交式垃圾收运’开始应用后,居民对于垃圾桶出桶早、占路时间长、异味扰民的投诉大大下降。”胡占东介绍说,在“公交式垃圾收运”模式下,西海岸新区建立了垃圾清运单位与小区物业的联动机制,配套开发了司机端和物业端,实现垃圾产生单位与运输单位的精准对接。

“收运车和垃圾桶上,都安装着识别装置。”姜爱玲介绍说,“当识别出收运车辆类型和垃圾桶类别不匹配时,就判断为混装混运。违规作业的车辆号牌、收运类别、收运点位等信息将实时发送到系统,并自动生成整改通知书,下发至相关的作业单位进行整改。”

垃圾收运完成后,收运车开往垃圾处理的终点站——静脉产业园。

“静脉产业园采用‘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全新循环模式,将分类好的生活垃圾进行区分处理,生成再生资源,实现垃圾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康恒环保能源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工作人员王雪介绍说,通过焚烧垃圾产生的热量将余热锅炉加热,锅炉内产生的水蒸气就能带动汽轮发电机组发电;炉渣经除铁后也可以资源化利用。

“市民做好生活垃圾的前端分类,将大大提高末端处理效率。”王雪讲解道,“垃圾在进入焚烧炉前,要先发酵脱水以便焚烧。其他垃圾含水量低,存放1天后就可以入炉焚烧,而厨余垃圾含水量较高,需要存放更长的时间。”

“对于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分类处置全链条各环节的监管,我们有统一的‘大脑’。”姜爱玲介绍说,自2021年起,新区就以城市云脑为载体,搭建起了城市管理“一网统管”平台,对垃圾分类系统进行全链条监管。目前已基本实现数据全面归集、过程全面监管,助力垃圾分类工作提质增效。

活用“跨界思维” “小积分”兑出“大文明”

“一袋大米、一瓶洗手液、一瓶酱油……算算一共需要多少积分?”5月22日,家住唐岛湾A小区的吴娟一早来到闻达客超市里,用垃圾分类取得的积分换取物品。

记者看到,超市里有单独的一列货架,摆放着垃圾分类积分兑换商品,有饼干、卫生纸、洗衣液等。“丢垃圾时按规定分类进桶就可以获得积分。”吴娟看着陈列柜说,“这大半年家里的调味品都是用积分换的,等再攒攒积分,下回还能换箱啤酒。”

自2022年起,新区运用“跨界思维”,联合线上超市、线下便利店等机构,搭建多个积分兑换平台,通过垃圾分类等绿色行为获得的积分,可兑换成日常用品或生活服务,实现绿色行为有产业支持、相关产业有“分类绿”引流的双赢。

不仅如此,为探索资源高效利用的新路子,新区还搭建了全民参与的微信公众平台,开设闲置交换、预约上门回收、全民晒桶、积分兑换等功能,目前已有活跃用户约150万人。

垃圾分类是一场持久战,强有力的制度支撑才能让工作行稳致远。2022年以来,新区多次对垃圾分类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出台《关于新改建项目同步配套建设生活垃圾密闭式分类收集房的通知》,实现投放点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交付;出台《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管理实施细则》,完善收支制度和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

接下来,青岛西海岸新区将继续坚持以全民参与为核心,在体制机制创新完善、设施设备升级提效、宣传教育引导规范、厨余垃圾精准分类、源头减量循环利用等方面创新突破,让生活垃圾分类新时尚在西海岸蔚然成风。(中国日报青岛记者站 解传姣)

关键词:

文章推荐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用4年的时间等到花开

    当你们急于一件事情的结果,或者焦虑于为何落后于人的时候,不妨想一想校园里的蓝花楹,我们用了4年的时间等到了花开。只要你认准了路,慢

    深圳商报 2022-05-23
  • 哈尔滨铁路迎节后返程高峰 推出复工专列服务

    中新网哈尔滨2月6日电 (周晓舟 记者 史轶夫)中国铁路哈尔滨局有限公司6日发布消息,哈尔滨铁路迎来春节后返程客流高峰,6日至7日预

    中新网 2022-02-07
  • 冬奥动车组设5G超高清演播室 “瑞雪迎春”号智能化人性化结合

    中新网北京2月6日电 (记者 刘文曦)在时速350公里的高铁列车上首设5G超高清演播室,为北京冬奥会量身定制的新型奥运版智能复兴号动车组瑞

    中新网 2022-02-07
  • 中欧班列“签证官”:日行10公里 用锤子“听诊”

    (新春走基层)中欧班列“签证官”:日行10公里 用锤子“听诊”  中新网郑州2月6日电 题:中欧班列“签证官”:日行10公里,用锤子“

    中新网 2022-02-07
  • 西湖守兰人的春节美丽故事:花苞为伴 手留余香

    中新网杭州2月6日电 (记者 谢盼盼)守望花苞,这是西湖守兰人许晔的春节故事,春节正是兰花花苞开花的重要时期。  今年春节里,浙江

    中新网 2022-02-07
  • 广告

    X 关闭

    X 关闭

  • 众测
  • more+

    京张高铁每日开行17对冬奥列车

      京张高铁每日开行17对冬奥列车  预计冬奥服务保障期运送运动员、技术官员、持票观众等20万人次  2月6日,2022北京新闻中心举行“北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 小学生朱德恩深情演绎《我和我的祖国》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 小学生朱德恩深情演绎《我和我的祖国》  9岁小号手苦练悬臂吹响颂歌  2月4日晚,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9岁的

    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这19首乐曲串烧不简单

      多名指挥家列曲目单 再由作曲家重新编曲 本报专访冬奥开幕式音乐总监赵麟  开幕式这19首乐曲串烧不简单  “二十四节气”倒计时、

    “一墩难求” 冰墩墩引爆购买潮

    设计师:没想到冰墩墩成爆款一墩难求冰墩墩引爆购买潮 北京冬奥组委:会源源不断供货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近日引爆购买潮,导致一墩难求